早在2019年3月,联合国环境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,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联合国环境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斯·姆苏亚(Joyce Msuya)就共同宣布,中国将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,聚焦“空气污染”主题。
6月5日,人们在期待的同时也有疑问,自“大气十条”印发至今,6年时间里,我国空气质量真的变好了吗?
专家随即对这个民众关注的问题做了正面回应,并从3点给出肯定答案:
① PM2.5浓度下降非常显著
对于“PM2.5”这个指标,想必很多人都是记忆犹新,曾经一度成为人们认知中空气质量好坏的代名词。那么,自2013年——2018年,我国PM2.5指数经历了怎样的波动呢?
从2013年的72微克/立方米到2018年的39微克/立方米,我国纳入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城市PM2.5年均浓度下降了45.8%。据了解,将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的6年PM2.5平均浓度变化做对比,降幅也超过了4成。
可见,我国在PM2.5指标控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。
②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
*2013年纳入统计的为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,2014年为161个,2015年及以后为338个地级以上城市。
2018年,我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率为35.8%,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也达到了79.3%。
③节能减排排头兵
从《“十二五”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》、《2014-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》、《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(2014-2020年)》到《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》,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,我国在节能减排上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。
为了促进工业节能减排,我国以火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为契机,大力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换代。2019年,《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》下发意味着,非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即将拉开大幕;
为了促进机动车减排,我国各地制定黄标车淘汰日程表,加快淘汰报废车辆。同时,不断更新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,目前“国六”标准(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)即将于2019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,首当其冲就是重型柴油车。与此同步的是机动车辆新能源化,目前政府和公共机构用车,如环卫车、公交车等正逐步实现新能源车替代;
为了鼓励节能减排,我国在试点之后全面开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:完成数据报送、注册登记、交易等系统建设;开展模拟运行,并对各环节有效性、风险指数等环节进行检验评测;稳定运行之后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,延伸交易模式和内容等。生态环境部曾在2018年底公布了一组数据:碳排放交易市场成交量已达2.7亿吨二氧化碳,成交金额逾60亿人民币。
今天是2019年6月5日,世界环境日,我们共同聚焦空气污染。自“大气十条”发布起的6年时间里,我国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,但是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收获的回报是不容置疑的。
文章链接:环保在线 http://www.hbzhan.com/news/detail/129648.html